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617章預案

關燈
第617章 預案

之後兩天,十六皇子周樞找女帝說理,怎麽就半路變卦了,然後仍有官吏拎不清形勢,向女帝呈請,公孫蕓惠大為惱火,罷免了二人官職,勒令去閉門思過抄“帕森穆普議和實錄”二十遍。

“帕森穆普議和實錄”全文共計兩萬六千七百二十九字,擱當下已經是一本大書著作。

內容講的是一百多年前,岐帝國應波茲津國之邀,出兵波茲津抵禦烏茲曼入侵,最終迫使烏茲曼議和的大致經過,讓這些個整天唧唧歪歪吃飽了撐著的文官領會領會當年議和的不易。

盡管當年出兵波茲津,岐軍有剛剛出現的黑火藥加持,最後是打贏了烏茲曼人,但並沒有取得軍事上的絕對勝利,只是取得了戰略態勢上的平衡,並沒有真正讓烏茲曼人認輸。

而且當時還有一個情況,岐帝國與波茲津和烏茲曼正面死磕的時候,歐洲人在背後捅了烏茲曼人一刀,打進了耶路撒冷,迫使烏茲曼與波茲津停戰,這是大背景。

所以如果繼續長期消耗,岐軍其實也吃不消。而且當時黑火藥剛出來,岐軍的戰術思維遠沒有今天成熟,火器裝備也沒有今天豐富。

同時烏茲曼人也不是什麽都有沒有,他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石油,還有地下噴出的凝析油,幾乎能在戰術兵器上與岐帝國的早期粗黑火藥打成平手,後期烏茲曼人也偷到了火藥,也開始用火炮。所以岐軍雖然有黑火藥加持,但是沒有取得壓倒性的勝利。

議和的消息也從官場迅速傳到民間,民間的態度出現截然兩種輿論,一種是拍手叫好支持議和的,一種是罵朝廷軟弱無能的。

沈雲卿就發現,現代中國人不關心政治的病根其實出在古代,因為老百姓對朝廷太失望,久而久之幹脆不管最好,反正興百姓苦,亡也百姓苦,對老百姓沒有什麽實質好處,幾千年下來也就成了一種潛在的基因遺傳。

而且許多嚼舌頭的,都是文人騷客和吃墨水的知識分子居多,再者就是富裕階層,因為他們沒有生活壓力,純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做。

普通的老百姓其實很少,因為老百姓自己的生活都忙不過來,根本不回去管朝廷的死活。

就在改變出使順序的第三天,朝廷接到顧通第二份加急來函,不出沈雲卿所料,羅哈諾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發兵的跡象,只是在傳統勢力範圍之內調動兵馬。

同時顧通判斷,西域即將入冬,羅哈諾不太可能在嚴冬對岐帝國用兵,至少要等待明年開春之後。

此外顧通還提到了新的情況,正在向傳統勢力範圍集結的羅哈諾兵馬不像是羅哈諾人。

羅哈諾人人種特征以黃種人為主,帶有部分雅利安和中東人種特征,但主體仍然是中亞北部黃種人。

羅哈諾的祖先有三支,一支據說是魏朝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庫石巴人,曾經強大過半個世紀,後來其他游牧民族崛起,就把庫石巴人給逐走,逐漸到了後來的中亞地區。

一支是中亞本地的黃種人為主的族群,另一支是來自波斯高原的人種。

此外沈雲卿懷疑羅哈諾的勢力已經輻射到高加索北部地區,甚至東烏克蘭以東的伏爾加河流域,所以羅哈諾應該還有白人血統。

這次新調來的羅哈諾軍按顧通的說法,裝備和長相與羅哈諾人完全不同,但怎麽個不同法顧通也說不明白,因為偵查受到限制,很難滲透進入羅哈諾軍內部。

沈雲卿不禁懷疑是不是當年有歐洲軍團在中東作戰,被擊潰後給向北逃竄至高加索地區,被羅哈諾給收編了,然後拉到東線當炮灰。

“還是海郡王深謀遠慮,顧通的急報著實讓朕松了口氣。”

“陛下,眼下還沒到真正放心的時候,當務之急還是盡快談妥與忽喇的議和,促其西征用兵。”

“嗯,朕也早盼議和休兵,歐陽。”

“陛下有何吩咐?”

“再催郭蕭逸,盡快出使,不要磨蹭。”

“是。”

外交本由沈雲卿負責,現在禦史和文官彈劾李義清,女帝推翻決議後,首批使團改由鴻臚寺與禮部負責商定對策。

郭蕭逸也找了沈雲卿兩次,請他幫忙出主意,沈雲卿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為由,打發他去禮部。

吩咐過歐陽羽,女帝繼續說:

“此番出使大意不得,愛卿準備的如何?”

“回陛下,仍在準備當中,許多細節正在與邱大人商議,李大人那裏還沒有明確答覆,不過臣料他不敢不從。此外臣草擬了一份詳細應對策略,還請陛下過目。”

沈雲卿從懷中掏出一摞紙,足有兩指的厚度,拿在手裏頗有些分量。

女帝只看了前兩章,不禁蹙起了眉頭大惑不解:

“這些都是此番議和涉及內容?”

“不是,只是準備的預案,是給邱繼匡與李義清準備的。是為了防備忽喇試探而提前準備的應對內容,以免措手不及。以忽喇的智略,應該不足以全都通盤考慮,因此這裏僅是臣的猜測性內容,只是用於應變,忽喇絕不可能思考如此周密。這裏僅是一部分,臣還在起草更多預案。”

“嗯,果然籌劃細致,歐陽,你也看看。”

“是。”

“預案”是體系政治的必然產物,古代不是沒有,古代也有預案,比如天災需要賑濟,地方就可以按朝廷事先的規定,先賑災,後上報,絕不可能先上報,等著朝廷的命令下來再賑災,結果只能是沒等來朝廷的命令,老百姓可能餓死或者造反。

邊疆守備也是如此,一旦發現敵情,確定規模和性質之後,都會第一時間集結附近兵馬,同時向最近的大營和朝廷發出警報,絕對不可能等到朝廷的指示再做出反應。

外交也是一樣,尤其是現代外交,都很註重應急預案。但中原王朝往往忽視外交工作的建設,但很註重對內政治的建設工作。

說到防誰造反,防結黨營私,防誰做大,把誰搞垮,皇帝的預案是一波接一波,只多不少。

可一旦涉及到外交層面,往往很少有什麽預案,很多時候都看皇帝的性格。

如碰到強勢的,而且有國力,肯定是要立馬給予顏色。但多數時期的君主都是平庸甚至昏君,根本指望不上皇帝有什麽外交作為,更談不上什麽預案。

這次出使忽喇,如是沈雲卿親自談判,他清楚該說什麽,不該說什麽,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,但邱繼匡和李義清卻做不到,因為他二人都不負責朝廷的整體軍事、政治、經濟、外交戰略的制定,所以對朝廷的底線和忍耐力沒有清晰的量化。

詳細到細節,就是朝廷每年的財政有多少,每年出產的銅、鐵、錫、鉛、鋼、鹽、布、煤炭、糧食、皮革、牧群、馬匹、金銀珠寶、綾羅綢緞等等有多少,國家的戶口人丁有多少,等等等……,這些都是議和可能擺在臺面上談判的籌碼。

擱近現代就是你這個國家的經濟產值,工業生產產值,能源消耗,國民GDP,工業產品數量、總量,工業門類,人口基數,人口構成等等等

而這些內容哪些能說真話,那些能說假話,那些不能說,都有講究。

邱繼匡和李義清都沒有外交工作經驗,確切的說東亞圈子的外交往往都是君主意志,議和代表只是傳話筒,但卻很容易被主場的一方看出問題。

因此就必須采取預案措施,先建立一套真真假假有利於自己的數據和信息邏輯,然後在談判就有回旋的餘地。

詳細看過部分預案,歐陽羽不禁匪夷所思,她說:

“擬定如此詳細的應對方略,是否太過小心了?”

“歐陽大人,我中原歷朝歷代對外事務向來較為忽視,歐陽大人乍看之下確實會感到繁覆。但歐陽大人主持宮中內務,應該清楚宮中的規矩是何等的繁雜。

因此宮中有宮中的規矩和法統,朝廷有朝廷的規矩和法統,天下也有天下的規矩和法統。但唯獨歷朝歷代就是沒有對外的規矩和法統,歐陽大人不覺得很奇怪嗎。”

“這,倒也是……那海郡王這是要訂立我朝的對外事務的法統?”

“正是。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,歷朝歷代以來,對外事務無不漠視,由此導致外邦對我朝心存覬覦之野心。此番臘婆、瀕國、忽喇、肅汝、羅哈諾、驃國、阿瓦達提敢於造次無不是如此。若是追究起來,何止我朝先帝留下的貽害,前朝的皇帝也難辭其咎。

所以我朝應該盡快訂立律法,規範對外事務,尤其是日後對外事務更加頻繁,繼續一套利於朝廷處置外事的律法與衙署。”

中原王朝自古以來其實就沒有什麽像樣的處理外交的機構,主要是禮部、鴻臚寺,或者理藩院負責對外事務。

但仍都是以接待服務為主,很難提供決定性的外交政策,因為這又涉及到皇帝的問題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